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华语文学 > 小说

鸦片战争评分:

王晓秦继《李鸿章大传》后又一基于中英史料再现艰难时世背后的斑斓世相与政治生态的浩瀚大作 随书附100余幅中、英、美博物馆珍贵历史图片

作者:王晓秦

出版日期:2017.4

开本:16

字数:880千

ISBN:978-7-5411-4439-4

页数:892

装订:平装

定价:128.00 (全二册)

立即购买

  • 内容简介

    长篇历史小说《鸦片战争》是一部基于中英史料再现艰难时世背后的斑斓世相与政治生态的浩瀚大作。这部扬溢着阳刚之气的历史小说,用泼墨重彩的笔法,勾画出一幅鸦片战争的全景图:大清禁烟,英军远征,突袭舟山,关闸之战,广州之战,厦门之战,浙江之战,长江之战,《南京条约》等,一环扣一环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书中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中英两国的帝王将相,军官士兵,宏商巨贾,流民海盗等,全都粉墨登场。不仅真实再现战争的残酷悲壮,还讲述了鸦片战争背后道光与疆臣的博弈,官场的隐晦,商人的纠结,民众的困惑,和中英两国为这场战争引发的内部冲突,在王晓秦生动的描写中,鸦片战争的真实与谎言渐渐浮出水面。

        《鸦片战争》所采用的史实和相关数字全部基于史料。王晓秦在写作期间踏勘了鸦片战争的所有战争遗址,通读了清史料、英政府文件、英兵参战日记和回忆录;并从东莞林则徐纪念馆、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和陆军博物馆、美国皮伯迪·埃赛克斯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和图书馆拍摄和收集了1800多幅照片和图片,精选出100余幅附于书中,它们大部分出自19世纪的中外画家和参战官兵之手,不少图片首次出现,它们准确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物风情和战争场面,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王晓秦的视角相当独特,使得本书不仅是一个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还有对历史的深刻洞见,校正了传统的历史观念。本书新颖的角度和深厚的文学描写功力,让作品具有高度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可读性。


  • 作者简介

    王晓秦,高校教师。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长期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

    多年来致力于文史类作品的写作与研究;精通英文,善于挖掘国外的史料,并与中国史料进行对比研究,成果颇丰。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大传》等七部著述和十本译著(含合著)。


  • 其他信息

    编辑推荐

    1.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但长期以来,鸦片战争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有争议的历史命题。与以往其他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著作不同的是,王晓秦在本书中提出了新的观点。王晓秦不仅通读了中文史料,还阅读了1839-1842年的英国政府文件汇编,从当时的英文报纸和英方参战人员撰写的大量日记和回忆录中发现清方的奏折和英方的报告大相径庭,顺着此突破口,王晓秦发现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整个官僚阶层联合起来欺瞒朝廷,这足以让我们刷新对鸦片战争的缘起和因鸦片战争被历史记载的众多历史人物的评价。

    2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是单面的、结论化式的,对于鸦片战争也不例外。对于清政府禁烟的原因,鸦片贸易的真实情况,虎门销烟的利弊,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进程,涉关重要决策的各色人物如中方的林则徐、琦善、道光皇帝、三大军机大臣、关天培、伊里布、杨芳、奕山、余步云等以及在鸦片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十三行,英方的义律、伯麦、布尔利、璞鼎查在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或主抚的态度、所作所为和影响,战时老百姓对战争的态度,《南京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还有清政府银库的虚弱、满汉对立在战时的凸显、腐败官员的相互倾轧和为了对道光皇帝的欺骗等都是不甚了解甚至可以说是被误解的。本书以史学的态度,文学的笔法,真实还原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

    3.作者王晓秦先生是高校英文系教授,也是一位深耕细作的兼备历史学与文学的作家。他对英文史料的精通掌握,使他能够超出一般清史学者的视野,挖掘出中国与英国史料对鸦片战争叙述的差异,让读者看到一个全新视角的、更加客观的鸦片战争。

    4.作者王晓秦先生从东莞林则徐纪念馆、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和陆军博物馆、美国皮伯迪·埃赛克斯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和图书馆拍摄和收集了1800多幅照片和图片,精选出100余幅附于书中,它们大部分出自19世纪的中外画家和参战官兵之手,不少图片首次出现,它们准确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物风情和战争场面,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